周三 07月17号

“乐享邻里”惠民生


——兴隆街社区打造“睦邻党建”治理样板

发布时间:2023-05-23 | 来源:宣恩新闻网 | 作者:刘友春 | 浏览量: | 字体:

兴隆街景.jpg

兴隆街景

口袋公园.jpg

“口袋”公园

服务商圈.jpg

服务商圈

志愿活动.jpg

志愿服务

特约记者 刘友春

居民小区粉刷如新、街道路面干净整洁、公园绿地花草缤纷,社区中心里,居民有序等候;特色凉亭下,老人悠闲下棋;公共广场上,欢歌笑语阵阵传来……走进珠山镇兴隆街社区,一幅友好睦邻、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跃入眼帘。

诗意珠山,邻里兴隆。今年以来,兴隆街社区以庆祝恩施建州40周年为契机,创新“睦邻党建”服务模式,着力打造“兴心相印·隆中邻里”社区品牌,推出邻里“公益坊”、邻里“圆桌会”、邻里“星驿站”等服务模式,全面拉开“睦邻党建”城市社区治理综合体建设,用城市“大党建”激活小区“微治理”,引导党员群众“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”,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
邻里“公益坊” 架起服务“连心桥”

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,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。”兴隆街社区党委委员舒婷带领留守儿童,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手绘活动时说。

针对社区留守儿童管理难题,兴隆街社区组织开展“喜迎建州四十年·童心筑梦绘未来”主题文明实践活动,为孩子们讲解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画册故事,引导小朋友参与互动交流和手绘活动,描绘建州40周年的美好图景,以质朴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热爱祖国和家乡的真切情感。

今年以来,兴隆街社区创新推出邻里“公益坊”项目载体,完善拓展“一室二馆三堂”建设,“一室”即“向日葵工作室”,“二馆”即“邻里文化馆”“邻里养生馆”,“三堂”即“手绘学堂”“悦读课堂”“公益讲堂”,充分延伸社区治理的服务触角,为辖区居民提供贴心、高质的“民需”服务。

学党史,聚人心。兴隆街社区党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,组织辖区老党员、居民代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组织老一辈党员讲述亲身经历,前往博物馆、科技馆参观学习,重温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。“当年的生活真艰苦,现在的幸福生活当真来之不易。”老党员们纷纷有感而发。

音乐美术课堂、垃圾分类讲座、健康体育活动……兴隆街社区通过“手绘学堂”“悦读课堂”“公益讲堂”三堂联动,拓展深化社区服务内容,涵盖儿童“初学”、少年“乐学”、成年“博学”、老年“益学”等四大课堂,先后组织开展“家校协同育新人”“宣讲妇女权益法”“学习实践科学理论”“智慧助老志愿服务”等活动。“社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,我们经常参加智慧助老、金婚庆典等活动,每次都很开心。”兴隆街社区贡水花园小区居民覃元平说。

邻里“圆桌会” 凝聚治理“向心力”

“小区公园应该增加充电设施,绿化要及时修剪整理……”“健身器材路面需要硬化,泥水太多不卫生……”“地下车库潮湿问题需要购置除湿机,定期检测除湿效果。”针对今典城市之星居民小区环境治理重点难点问题,居民在“小区治理月月谈”圆桌会上各抒己见,讨论氛围异常热烈。

“小区治理月月谈”居民圆桌会,是兴隆街社区结合“隆中邻里”品牌要求,探索推进党建引领邻里家园推进“三方协同”治理的新模式。兴隆街社区坚持“大事共议、矛盾共解、问题共决、难题共治”原则,推进党组织引领“居委会+业委会+物业服务企业”三方协同联动,持续开展“小区治理月月谈”圆桌会系列解题活动,每月聚焦一个居民小区,选取2至3个居民关心的问题,将矛盾“摆到桌面上谈”,建立社区、业主、物业矛盾梳理反馈机制,有效促进了基层协商共治。以今典城市之星为例,经过5次邻里圆桌会讨论,最终由社区、物业、业委会成员三方参与新交付小区遗留问题整改监督,先后解决车库除湿、衣物晾晒、充电设施等问题16个,阴湿积水的健身设施场地成了居民观赏休闲的口袋小公园。

“小区有公共花园,但是刮风下雨没有地方活动,只能在家打发时间。”在兴隆街社区万和小区邻里圆桌会上,小区居民代表林守志将对社区活动中心的需求摆上桌面。兴隆街社区将问题收集后,组织联系业主委员会、包保单位开展集中协商,筹集资金10万元,将万和小区原本空置毛坯房改造成供老年、儿童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,全天候免费为小区居民开放,吸引了小区众多老年儿童休闲娱乐。

“现在‘月月谈’系列邻里圆桌会,已经成为了社区召开党建引领三方联动会议的主载体。”兴隆街社区党委书记赵洁晶说,“社区居民委员会、物业服务企业、业主委员会成员三方围桌一坐,小区自治就有了‘章法’可循。”

邻里“星驿站” 提高生活“新品质”

“小区干净整洁,环境也很优美,送完孩子还可以下棋读报,非常方便。”说起金源国际小区红色驿站,居民李如静满意地说。

走进兴隆街社区金源国际,“红色驿站”标识牌格外显眼,居民可以就近在“红色驿站”享受WIFI、便民阅览、休息充电、医疗卫生等多项无偿服务,亲身感受党建“零距离”服务,解决了居民休息难、饮水难、如厕难等问题。

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,也是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。兴隆街社区持续丰富“隆中邻里”社区品牌,以“红色驿站”为平台,探索社区联片邻里“星驿站”服务模式,对社区内地域相邻的物业管理区域实行集中联片管理,补齐社区阵地建设短板,打造集便民服务、居民议事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邻里“星驿站”,定期开展红色教育、民俗节庆、文体娱乐、道德论坛等服务活动,以贴心服务解忧纾困、以“微心愿”收集民情民意,推动各类服务平台共建共享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“现在天气越来越热,想喝口水就来小区‘红色驿站’,对我们来说方便极了!”在人民路,刚打扫完街道的环卫工人黄元丽对居民小区“红色驿站”赞不绝口。兴隆街社区盘活党员群众服务中心、社区公共用房、空闲娱乐场所等资源建设邻里“星驿站”,统筹设置阅览区、休息区、娱乐区等功能,配备充电宝、急救医药、便民雨伞等物品,为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政策宣传、便民服务、道路指引等便捷服务,定期组织党员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营造“夏有清凉、冬有温暖”的爱心环境。

浪漫宣恩,主客共享。走进兴隆街社区,映入眼帘的邻里文化随处可见,红色驿站、党员商户遍布大街小巷,党员干部、暖蜂骑士频现志愿服务一线,社区“共同缔造”共建共享如火如荼,一句“仙山贡水·浪漫宣恩”彰显了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这些无不得益于兴隆街社区“兴心相印·隆中邻里”品牌建设的成果。

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、精细化的定向仪。如今的兴隆街社区“睦邻党建”视野越来越宽,累计建设各类“红色驿站”8个,开展党员公益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次,组织圆桌会议事协商350余场次,解决居民急难问题540余个,化解矛盾纠纷260余起,“睦邻党建”激活了小区治理末梢,拓展了社区治理“朋友圈”和“服务圈”,推动形成了融合共建、资源共享、精准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。

责任编辑:梁倩  审核:贺敏  值班总编辑:阳平

投稿信箱
我要报料
宣恩发布
中国宣恩网
非法集资举报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