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陈绪开 通讯员 袁小萌
夜幕降临,贡水河灯火璀璨。
从没落的古老市集,到新生的民族文化长廊,如今,兴隆老街已成为游客体验宣恩绚丽多姿民族文化、感受浪漫魅力宣恩的重要载体。
“在兴隆老街,可看民族建筑、吃民族饮食、穿民族服饰、赏民族歌舞。”说起宣恩县文化旅游新名片——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,县政协委员郝莹自豪地说:“宣恩文旅必打卡地,兴隆老街绝对名列其中!”
此前,郝莹通过深入调研,撰写了《下绣花功夫雕山城璞玉 绘多娇美景引游人如织》的提案,建议在县城旅游发展过程中,深挖旅游内涵、擦亮文化底色、彰显民族风情。如今,民族文化元素已与宣恩城市建设、旅游发展相融相生。
宣恩县政协民宗法联委主任田粤兵介绍,县政协先后就“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”“民族特色村寨的提档升级、保护与开发”等课题开展调研,委员们提出的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。
沉下身子,面对面听民声,才能发现真问题,提出“金点子”。
宣恩县政协结合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和省政协推进“一线协商·共同缔造”行动安排,将185名省、州、县政协委员编组到乡镇、社区,与各族各界群众友好协商、解决问题、达成共识。
“作为民族地区的基层政协,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凝心聚力。”宣恩县政协主要负责人说,县政协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履职的重要方向,从助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着手,以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,让贡乡遍开民族团结之花。
沙道沟镇两河口村,以彭家寨为核心的中国土家泛博物馆(彭家寨)已通过4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审,县政协委员、景区运营部副经理唐青从运营上下功夫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土家风情;苗乡高罗镇的县政协委员、镇党委副书记徐涛以传承好发展好苗族文化为己任,助推当地文化振兴、产业振兴;县政协委员、县文联副主席周仕华将民族文化融入字里行间,通过《故乡的表达》《何处觅乡愁》等文学作品予以展现……
“土家先民,源于巴人”“宣恩苗族,有进宗谱和出宗谱的传统习俗”……在文史专辑《宣恩往事》中,记载着宣恩的民族风情、文化教育、民间文艺等内容,县政协文史委负责人孙弘说:“传承保护民族文化,讲好民族团结故事,文史资料不可或缺。”
《宣恩往事》《宣恩传统村落》等一本本文史专辑,展现了宣恩各民族历史文化和交往交流交融故事。
如今,各民族优秀文化在贡乡大地上不断传承发展、创新交融,滋养了民族团结进步的“幸福花”,结出了共同繁荣发展的“石榴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