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三 07月17号

体验乡村“慢生活”


发布时间:2023-03-31 | 来源:宣恩新闻网 | 作者:刘友春 | 浏览量: | 字体:

彩色公路.png

蒙板线

民宿全景.jpg

民宿全景

一期古朴民宿.jpg

一期古朴民宿

二期民宿项目.jpg

二期民宿项目

乡村咖啡吧.jpg

乡村咖啡吧

特约记者 刘友春

游乡村、逛农园、看美景……走进“巴盐古道”东门关,蒙板线两侧桃李花竞相绽放,初开的桃李依偎在巍巍山间,顺山坡向行,沿途都是美景。

一路繁花尽头,映入眼帘的是优雅别致的民宿小院,古朴悦目的简装风饰、充满生机的园林小品,揭开了东门关村首家集体入股民宿——宝农·云径别院的神秘面纱。“这是村集体建设投资的首家乡村民宿,也是东门关乡村旅游的转折点。”珠山镇东门关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白平说。

提起东门关,在渝鄂两地商贸往来的巴盐古道驿站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,这条古道记录着渝鄂两地的商贸往来、经济发展,无论是民居、客栈,还是沿线居民的生活点滴,都与盐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它们一同见证了曾经的繁华。

近年来,东门关村持续加强美丽乡村项目长效管理,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美丽经济的发展,相继启动美丽乡村、厕所革命、垃圾分类、路灯安装等项目,编制完成“多规合一”的村庄规划,将打造武陵山区高山避暑休闲度假区作为发展定位,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,多方论证确定“1线4点”村域发展布局,以“四好农村公路”示范线“蒙板线”为依托,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旅游观光带,沿线分布花海餐厅、景观绿植带、休闲民宿、美丽庭院等打卡点,同步打造东门关集镇避暑康养区、九子抱母银杏谷、土鱼河高山休闲旅游、郑家院子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传承院落等4张康养旅游金名牌。该村深入做好“凉”“绿”“融”“红”文章,采取“新建民宿+改造民居+康养社区”模式,发展民宿和康养产业,打造九子抱母银杏谷,配套德孝文化广场、展览馆、革命遗迹体验等项目,与土鱼河高山地质景观联动,统筹高山平原和夏凉冬雪的资源禀赋,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,打造千亩杜鹃花海,丰富旅游业态,让游客春季可露营、夏季可享凉、秋季可赏花、冬季可滑雪。

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,更是提升党员群众获得感的幸福产业,民宿产业使旅游产业延伸到了城市的角落和乡村的空白区,让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,为美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东门关村先后吸引了10余名乡贤回乡创业,4组村民张显荣在外地经营民宿酒店生意,看好家乡的乡风文明和发展前景,怀抱着“找回小时候院落里的烟火气”的梦想,选择回到家乡出谋划策,带动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邀请了二台坪院落生意伙伴,建设民宿、农家乐,打造小菜园、小花园等“五小园”。

“乡贤回归”为东门关带来了全面的共富推动力,宝农·云径别院项目应运而生。珠山镇多方筹资680余万元,推动建设运营集镇片区云径别院民宿酒店,一期项目按照星级标准打造客房16间,带动发展4家规模农家乐,推动土鱼河千亩杜鹃种植项目,夏秋季通过抖音、朋友圈等媒介,吸引游客来到“九子抱母”景区避暑康养、观看日落,接待游客2万余人,综合收入160万元。

“这就需要民宿项目的持续跟进,让更多游客们能在这里住上一晚,顺便领略乡村的夜景。”珠山镇人大专职副主席杨懿说,该镇持续加快民宿酒店二期建设项目,盘活集镇周围的闲置资产,动员周边农户进行旧房外立面改造,统一片区内建筑风格风貌,促进片区环境整体提升。同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,招商引进湖北宝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租赁高山民宿建筑进行市场化经营,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合作,共同做强高山避暑休闲产业。

“走到每一个地方,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房子让身体小栖,那就来宝农·云径别院,体验无忧无虑地慢生活,它几乎能满足你关于民宿所有美好温暖的想象。”湖北宝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伟说。

游客李素芬是黑龙江哈尔滨人,经朋友介绍自驾到东门关旅游,体验慢节奏的生活,对保留着原始农村气息的民宿赞不绝口。“这里的空气清新,民风淳朴,饮食各方面都很不错,在这里旅游、住宿更有亲切感,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。”陈素芬不吝美言。

一间民宿,一个故事,席地而坐,推窗即景。推开宝农·云径别院的窗户,悠然的田园牧歌跃然纸上,栉比鳞次的农田里,阵阵芳香迎面扑来,风中夹杂着清甜的空气,耳边回响清脆的蛙鸣,田园农家居住环境,令越来越多的游客向往。“希望我们民宿能将乡村民宿特色全面展现出来,让游客更大限度的感受乡村慢生活,让放松的心灵停下来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”罗伟说。

责任编辑:梁倩  审核:贺敏  值班总编辑:阳平

投稿信箱
我要报料
宣恩发布
中国宣恩网
非法集资举报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