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员 熊玲 周璟
县第十五届委员会提出,宣恩要争当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标杆,围绕这一目标如何提供科技支撑,作出科技贡献?2022年,宣恩县以培育创新主体、搭建创新平台、凝聚创新人才为抓手,持续推进科技创新,取得显著成效。
壮主体 增动力
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。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科技创新,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2022年,公司聚焦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,加强与湖北民族大学、湖北工业大学合作,成功备案恩施州企校联合创新中心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企校携手研发各类电动钻头、开孔器、凿子等日用五金工具22种产品规格。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6项和注册商标28件,成功申报为全州首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。
“通过科技引领,我们在五金工具细分领域钻头行业市场占有率达15.64%,位列全国第二、全省第一。我们还将建立技术研发中心,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”州人大代表、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莉萍介绍说。
企业是推动创新的主力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排头兵。宣恩县高度重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。县科经局联合乡镇政府对企业进行走访、评估筛选、指导服务,并与税务、统计等部门协作,不定期举办科技创新业务培训会,为企业解读R&D研发费用填报及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等政策,确保惠企政策用足用好。2022年,全县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,同比增长256%,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达50%。
搭平台 激活力
“今年的柚子尝起来格外甜!”在湖北苗仙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贡水白柚种植基地,一名客商欣喜称赞。“为了增加柚子甜度,我们从土壤改良、培肥地力、施肥和修剪控梢入手,不断开发新产品、研究新标准,让产品更受欢迎。”公司负责人王鸿彪介绍道。
湖北苗仙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基层站点、省级星创天地、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,2022年,在沙道沟镇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依托平台科技支撑,该公司已申请“贡水白柚”企业标准8项,申请发明专利6项、登记成果3项、转化成果36项,同时带动17家企业发展,湖北御亲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,经过一年多孵化,成功申报专家工作站。
科技创新平台是整合创新资源、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载体。宣恩县聚焦县域重点产业,支持企业加强同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建设新型研发机构。全县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0家中,已备案州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0家,企业自建研发机构15家,研发机构覆盖面达50%。成功备案各级星创天地5家,其中土家爱国家级星创天地依托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运营,主打腐竹、豆皮、豆奶、合渣粉等本地黄豆加工制成的富硒产品,已成功孵化2家企业,带动就业百余人。
集人才 聚合力
县委书记习覃强调:“人才是宣恩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珍贵的财富。”宣恩县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,2022年实施“贡水英才”计划,推出“人才新政30条”。
为加强科技人才建设,县科经局积极组织、指导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团队,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策源作用。全县现有4家州级重点创新团队,2家科技人才工作室——钟建伟人才工作室和陈茂彬人才工作室。
湖北博今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高低压电气及成套设备、输配电设备、箱式变电站桥架。拓展电器市场,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工艺是关键,为了加强科研,公司通过州县科技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,与湖北民族大学钟建伟教授合作,建立了钟建伟人才工作室。“钟建伟教授会同杨永超副教授、梁会军博士,与公司5名工程师、2名技术员以及在校的10余名研究生共同在智能配电方面进行技术攻关,推动企业科技含量提升,产品进入中国铁塔公司、国家电网公司集采目录,公司产值增幅10.37%。”公司负责人龙刚成介绍道。
筑巢引得凤凰来,更需发挥凤凰才。通过外引内培,全县共有三区人才18人,省州县科技特派员47人,其中省级5人,州级12人,县级30人。“为发挥科技人才作用,我们动员组织科技人才深入一线解民需,特别是旱情严重期间,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减损科技服务活动。全年累计服务带动农户数量1700余户,发放技术指导资料2500份,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百余次。”县科经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少雄介绍道。
“2022年,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创历史新高,2023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全省争创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目标,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,努力推动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。”县委常委、副县长邓正军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