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胡慧芳 林敏)"校级名师工作室建立工作室制度,由例会制度、学习制度、研讨制度、工作制度、考核制度,档案管理制度组成……”12月21日,在晓关侗族乡小学教育集团"校级名师工作室"内,副校长胡秀芳正在解读巜校级工作室建设方案》,这标志着宣恩乡村小学首个"校级名师工作室"正式启动。
晓关侗族乡小学教育集团由中心校晓关中心小学,成员校桐子营小学、西坪小学组成,共有教师84名,学生1400名。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乡村专业化教师队伍,晓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立“校级名师工作室”并举行了授牌仪式。该工作室主要以理论学习、教学研讨、课堂观摩、网络研修、专家引领为主要研修形式,通过成员自主研习和集中研修,着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、研修能力、辐射能力。
该工作室分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门学科设置,培养周期为三年一轮,工作方向以学科团队为主要依托,教、学、研一体化为主要途径,由3名主持人、51名成员和4名特聘专家组成。该工作室主持人将带领各组成员开展教学研究及示范课、研究课、专题讲座等学科交流活动,积极上传课件、微课、教学案例、试卷等优质教育资源,促成成果集团校共享利用。
宣恩县委组织部人才干教股股长陈治羽介绍说:“县级名师工作室的成立,带动了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发展,这是一个柔情的下沉,是全县教育资源的推动,是乡村振兴的教育抓手,用乡村名师工作室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,辐射大部分农村学生。”
据了解,自2019年以来,宣恩教育系统先后成立了夏彩梅、徐府等7个县级“人才工作室”,以研促教,搭建老中青教师合作交流的平台。自“县管校聘”改革后,各乡镇区域内小学按属地组建8个一体型教育集团,实行资源联合、科研联手、信息联网、品牌联树的管理模式。“接下来,我们还将在乡村小学内成立十个名师工作室,要把名师工作室打造成教学教研的高地,打造成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,打造成提升教学质量的枢纽,把教研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,引领全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。”县教育局党组成员龚光太坚定地表示。